在古代的时候,很多人们都会以对联来吟诗作对来生活的,在很多民间上的趣味的对联中也有几则故事的哦,对此趣味对联故事民间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趣味对联故事民间
经典趣味对联故事民间
文必正联定姻缘
文必正是明代洛阳的一名才子,虽然广有才名,但出身贫寒。传说他十分倾心于名门闺秀、有才女之称的霍定金小姐,但苦于家境,门不当户不对,无法接近霍小姐,当面表达爱意,便忍辱卖身,到霍府当了一名仆人。霍小姐也十分仰慕文必正的才气,限于闺门规矩而无法相见。一天,文必正借送花为名,到霍小姐居住的绣楼——天香阁上,见到了相慕已久的美人,并隐约表达了爱慕之意。等文离开以后,霍小姐越想越觉得这名仆人像是曾见过一面的文必正,便让丫环约其到花园见面。两人越谈越投机,为了证实是不是文才子,霍小姐便出了一上联试探。联云:
吏部堂中,一史不读枉作吏;
该联句一拆一合,十分巧妙,首字“吏”拆为“一史”嵌于联中,又合为“吏”字用于联末,颇具匠心。文必正知是小姐心中猜疑,便不卑不亢地以同样的修辞方法答道:
天香阁上,二人叙情夫为天。
答联除了拆合“天”字以外,还隐含了天香阁相见的情节。这一答联使霍小姐顿释疑团,心中十分高兴。文必正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心情,便又出一上联:
寄寓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上联用字全部是“宝盖”头,表示了作联者寄人篱下之苦。霍小姐立即回赠下联:
迷途逝远,返回达道游逍遥。
联语全部用“走之”旁的字,表达了衷心希望同返故土的心情,故事的结局自然是大团圆了。后一副对联是同旁对联中的上品佳作,对后世影响很大,还演化出了不少类似的对联。
好听的趣味对联故事民间
武状元难文状元
明朝文学家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进士,授翰林修撰,嘉靖三年召为翰林学士,以“大礼”之议触犯世宗,下狱,谪永昌卫。杨慎少时即以诗文知名,有诗文《升庵集》、散曲集《陶情乐府》。
相传正德年间,杨升庵中状元后,从水路乘船返家视亲,行至一河水较窄之处时,恰巧遇到武状元所乘之船行至此处。双方为了各自抬高身价,便互争先后,结果双方都不能前行。为此双方发生争执,武状元对杨说,你是文状元,一定擅长对句,我乃一介武夫,就出一个上联,你如果对上来了,我就尾随在你的船后而行;你如果对不上来,就要让我先行。杨甚自负文才,一口便答应了对方的提议。于是武状元乃出上联云:
两舟并行,橹速不及帆快;
此联出乎杨升庵的意料,武状元巧用谐音,既指物又论人。以“橹速”谐三国时东吴名臣“鲁肃”,以“帆快”谐西汉初期名将“樊哙”,意含“文不及武”。杨升庵一时难寻对句,不得不让自己的船尾随武状元之后而行。
这成了杨升庵的一大憾事,直到他儿子结婚时仍然耿耿于怀。当儿子儿媳拜堂鼓乐齐鸣之时,他也高兴地大喊一声,原来困绕他多年的联语终于对出来了: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下联以“笛清”谐北宋大将“狄青”,以“箫和”谐西汉名相“萧何”,鲁肃与樊哙相比实有高下,而狄青与萧何相比,萧何更胜几筹。杨升庵终于找到了“武不及文”的下联,了却了平生一大憾事。
对这副对联,一说为陈洽父子相对,一说是秀才对武状元。至于谁是谁非,那就见仁见智了。 推荐阅读:名人对联故事
趣味对联故事民间有哪些
秀才因联作督学
传说古时有个秀才,颇有学问,因家贫无力打通考官关节,因此屡试不第,只得靠妻子纺线度日。一天,家中无米下锅,妻子再三劝他到外地谋个学馆教学,也好补贴家用,他只好到江南去试试。
这一天行至天晚,秀才投宿在客店里,与同房的客人攀谈,言语中屡屡露出怀才不遇的无奈。客人便说道:“先生既来游学,必是诗书满腹,现有一联献丑,望先生属对。”客人便望着窗外明月,吟出上联:
秋月如盘,人在冰壶影里;
秀才四周看看,床帐里恰好挂有一幅《春山飞鸟图》,于是即兴对出下联:
春山似画,鸟飞锦帐围中。
客人大喜,便邀秀才户外散步,行至池边,又出一上联:
小沼沉星,似仙人撒下金棋子;
秀才放眼山头,明月正挂树梢,便即景对道:
古松挂月,如老龙擎出夜明珠。
两人边谈笑边行,走到河边沙堤上,只见日间留下的马蹄印正被轻风吹平,客人便又口占一联:
马足踏开岸上沙,风来复合;
秀才回忆起赶坐夜船的情景,巧妙地应道:
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原。
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到夜深了才回房歇息。第二天早晨,秀才不见了客人,正在奇怪之时,忽有公差来请。原来昨夜的客人竟是微服私访的巡按大人。他见秀才确有学问,连连称赞,马上授他去任江南某州府的督学。 推荐阅读:对联 民间对联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