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中华民俗中国地域文化滇文化

云南丧葬文化

2016-10-31 16:54:32 作者:azg168 风水网

  云南丧葬文化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有关于云南丧葬的特色是什么呢?禁忌有哪些呢?现在祥安阁为您介绍云南丧葬文化的相关文章。

云南丧葬文化

云南丧葬文化

  云南丧葬习俗

  德昌地区

  德昌地区是傈僳族的聚居地。这一带的丧葬仪式独特、繁杂,很有人情味。葬礼分为安葬、出灵两个过程。死者配偶一般不参加,由儿女等亲人操办。

  安葬:傈僳族死后多数实行土葬,仅孕妇和凶死者实行火葬。人死后先浴体。男性要剃头,女性要梳头、编辫、包圆形头帕。男性遗体停放在堂屋火塘右侧,女性遗体停放于火塘左侧。

  德宏地区

  德宏地区是景颇族的聚居地。丧葬舞蹈是景颇族民间舞蹈中重要而丰富的一部分,它包括“布滚戈”(或“革本戈”)、“龙洞戈”(或“脑巴”)、“恩刚斋”、“木代总”和“金再再”。

  景颇族人死后的宗教祭祀仪式十分繁琐,且等级观念极为分明,故跳丧葬舞应根据死者的年龄、地位、身份、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举行不同的仪式和跳不同的舞蹈。    

  西双版纳地区

  西双版纳地区是傣族的聚居地。在傣族村寨,凡是人死了,要根据死者的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和不同死因而采取不同的丧葬仪式。丧葬方式有火葬、土葬、水葬和天葬四种。火葬是西双版纳很早就有丧葬习俗。寺庙里的佛爷、领主、僧侣和德高望重的人死后,多用火葬;土葬是西双版纳傣家人的主要丧葬方式,过去在临江河居住的西双版纳人,曾有水葬习俗,无论是病死、凶死、暴死,均用水葬,现已渐渐废弃。

  红河地区

  红河地区是哈尼族的聚居地。哈尼族实行木棺土葬。早先曾行过火葬。西双版纳一带,村里死人,全村都停止生产到丧家帮忙。红河等内地,人死后要向亲友报丧,亲友要带猪、鸡、米、酒等来祭,女婿要用牛来祭,全村各户都要举行一种共同的祭奠仪式,各作一块糯米饼放在死者的棺前,意思是请死者为自己死去的亲属带去。停尸一至二、三天,由巫师为死者唱挽歌。

  迪庆地区

  迪庆地区是藏族的聚居地。葬俗:迪庆藏区盛行天葬、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五种葬式,丧葬时采用何种葬法,以问喇嘛后决定。天葬行大葬者大多是僧侣和成年俗人。各地都有天葬台,人死后,念经“超度”后送至天葬台,由天葬专职行葬人员剖尸喂鹫。天葬时忌外人观看。水葬:迪庆藏区水葬法有四种。先将尸体入敛于藏式棺材,扛到水葬场将尸体及棺材送入水里。

  泸沽湖地区

  泸沽湖地区是摩梭人的聚居地。对于泸沽湖摩梭文化而言,其本身就具备了很多厚重和神秘的文化,而其中以摩梭葬礼最为神秘和隆重。

  摩梭人没有生日,他们的生日都定在农历大年初一;摩梭人一般不采用现代的婚姻机制——结婚,他们还在延续古老的走婚习俗,所以他们也没有婚庆的场面;那么对于一个人对这个世界表象的一种结束成为其最隆重的一种仪式——葬礼。

  云南风俗-傣族丧葬

  傣族的丧葬有三种:火葬、水葬、土葬。佛仰、贵族领主死后地火葬;靠澜沧江一带的行水葬,其他地方的一般傣族死后行土葬。

  按照傣族的风俗,人死后,要把死者抬到房屋中央,由亲在或子女用温水洗尸,然后穿上新衣服。洗脸时,要由下往上,上衣要反穿,即衣扣扣在背部,以示与活人区别。穿上衣服以后再用白布裹尸,并停放于屋内。这时,全家人就开始放声痛哭。

  寨子里的人听到哭声以后,就要赶来吊帮忙。同时,要及时通知附近的亲友到场。死者家的主人一般还要杀猪宰鸡招待。按照过去的风俗,村寨里无论谁家死了人,全寨就要停止生产劳动一天,不舂米,不纺线,由寨外砍回的柴禾,也不准背进寨子。停尸的新期间,要请佛爷来念经,人们可以喝酒、跳舞作乐,史籍称为“娱死”。

  行土葬的要制棺材。棺材是在停尸期间由村里人帮忙备制,制作比较简单,有的用木板钉成,有的用竹子编成。出殡时,由佛斧波占(即宗教活动的主持者)在前引路,后跟随直系亲属中的一男子,手执长刀和白布口袋,送殡亲友不时跑上前来,让这男子将自己所带的叶子包饭挑破,意思是让死者吃到亲友的斋饭。其后又跟随一直系亲属中死者的录魂到另一个世界去跟在棺材后面的是送殡的亲友。沿途要扔出一些死者生前用过的东西,作为死后的需用。

  葬地的选择方法有这样几种主要形式:其一,用一个鸡在尸前祝告,然后将鸡蛋掷于地上,鸡蛋在那里破碎,就在那里下葬。其二,用一根点燃的的蜡条触地。火在那里熄灭,就在那里下葬。其三,用一只瓷朝地上掷,瓷碗在那里破缺,便是死者愿意留宿的地方,大家就把他安葬在此地。每年的开门节、关门节和过年时,死者亲属要到佛寺滴水,为死者超度。

  傣族的每人村寨都有公共墓地,称为“龙林”。并分为成年人与未成上人、“善死”与“凶死”的墓地,封建贵族和僧侣也有他们的专有墓地。有的村寨,每到清明节那天,就全寨出动,集体上山扫墓、祭拜。 在西双版纳傣族中,夫妻双方如有一方先死,在举行葬礼时生者要举行与死者断绝关系的仪式。传统的做法是:用绳子拴在棺材上,由老年人把绳子割断,或带一串槟榔、或带一对蜡条到坟地,用刀将槟榔或蜡条砍断。作了这些仪式后,即表不生者与死者断绝了一切关系。

  佛爷、僧侣大都用火葬,骨灰用一瓦坛盛着,葬于寺后。

  按照傣族的风俗,凡是在外被烧、杀、溺等凶死的尸体,不能挹回本寨本家。在寨内凶互的要在当天埋葬。属凶死的都不举行葬仪。妇女因怀孕难产死亡,要从死者体内取出婴儿尸体,然后分别埋葬。

  

  探秘云南部分少数民族独特丧葬

  骨灰堂可供两村用80年

  “以前要建一座坟,至少要砍掉苍山上的一棵树。”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死亡人口逐年累积,苍山十九峰之一鹤云峰的面海白化问题逐渐突出。

  2010年,鹤阳村委会老年协会150多名会员联名上报镇政府建议修建农村公益性骨灰堂。2014年,投入206万元的银桥镇公益性骨灰堂建成投入使用,按测算,骨灰堂可供银桥镇鹤阳村和磻溪村使用近80年。与过去相比,将死者火化存放于骨灰堂中,至少可以节省8000元到1万元,这也是村民逐渐接受的原因之一。

  “老父亲去世时,骨灰堂还没有建好,火化后他老人家的骨灰在家里足足放了两年半。”鹤阳村委会副主任张理南的父亲是骨灰堂投入使用后第一位安放于此的逝者,说到老父亲是否同意,张理南告诉记者,这么重要的身后事自然要取得父亲的同意,不过他父亲本来就是老年协会的会员,他的手印也按在那份建议书上。在张理南的带动下,村里几户人家也将逝者火化葬于骨灰堂,现在两村已经实现了100%火化、100%骨灰堂安葬。

  耿马县拉祜族

  在自家的“火塘”就地火化

  耿马县芒洪乡芒洪村坝头寨下边是一片坟坝林,如果不是路边的石碑上写着“公益性公墓”,它与普通的山林无异,为实地了解拉祜族的殡葬习俗,记者爬上陡峭山坡来到密林深处。

  “10多天前,我家大哥就葬在这里。”坝头寨村民李扎莫指着一片仍有焚烧痕迹的地面说,这就是他们家的火塘坟头,以后他死了也会在这里安葬。

  见记者仍有疑惑,村委会主任李扎克细细讲述了拉祜族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殡葬方式。李扎克说,在这片坟坝林里,坝头寨每家都有一个火塘坟头,家里有人去世,都会在自家的火塘就地火化。没有多隆重的仪式,而是村里每户人家出一个人,到这家来帮忙办丧事,帮着把死者遗体抬进坟坝林,然后在林子里砍一两棵树,搭起木架火化。

  “搭木架还有一个讲究,如果是男的,搭8层,而女的要9层。”李扎克解释说,按照老人们的话来说,女人生前不会砍树,所以死后要多一层。当大火烧旺时,人们口中默念:“以后你的家就在这里了,安心地上路吧。”将遗体抬上火架,3个小时后遗体便化成灰烬。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这种丧葬方式有些残忍,但在拉祜族看来,死后遗体焚烧就是一种超脱。简单的仪式过后,他们便继续自己的生活,不会再到坟坝林来祭祀。

  与之相隔几十公里的贺派乡贺派村莫路新寨是一个傣族村,其殡葬方式与拉祜族有些相似。

  沧源县佤族

  通过扔鸡蛋寻找身后之所

  沧源县糯良乡糯良村的西边有一片林子,这里平时没有人会来,更不会随意砍伐其中的树木。

  “别看这片林子不大,只有20多亩,但已经埋葬了两三万人。”糯良村的一位村民介绍,村里有人去世后,他们会将遗体安置在简单的棺材里,所用木材十分普通,且极易腐烂。下葬时,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老会来到这片墓地,向背后扔一个生鸡蛋,落地而不碎的地方,他们便认为是死者自己选择的身后之所。按照佤族习俗,死者遗体要深埋于此,且不留坟头。坟坑一般要挖1.3米左右,挖坑过程中,若遇到之前落葬的尸骨,他们便将其好好地拢在一起,等墓穴完全挖好后再将骨头置于墓穴底下,或者放在墓穴边重埋,并用树枝将其掩盖。

  佤族的丧事祭祀活动比较简单,这种自然简朴的殡葬习俗在世界民族中都是少有的。

  数据调查

  少数民族生态殡葬占全省总火化率20%

  临沧市民政局副局长李鸿雁介绍,尽管少数民族在经济上普遍落后,但丧葬观念比汉族还要先进,这些好的符合节地、生态要求的丧葬方式应该继续传承下去。为了鼓励少数民族群众的绿色安葬方式,临沧市出台相关规定,从今年起对死者家属给予一次性安葬奖励3000元。

  目前,全省火化率为40.8%,而少数民族不占地、少占地、深埋不留坟头等传统生态殡葬方式就占全省总火化率20%。

  如何借鉴少数民族先进的殡葬经验,持续推动全省殡葬改革呢?省民政厅殡葬中心副主任赵成胜透露,下一步,我省将根据民政部等9部委下发的 《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出台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同时对少数民族生态节地葬出台鼓励措施。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