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那么在节日上,畲族又有着哪些又特色的节日呢?畲族的节日和其他民族的节日,有什么区别?对畲族的节日习俗大家可否了解?下面一起来看看相关的内容到底说什么吧。
畲族有什么节日
畲族最为传统的节日有哪些
年节
也叫春节,是畲族最隆重和热闹的节日。从农历12月24日的“祭灶”、“送神”畲族就开始过新年了。祭灶神后,就准备除夕的“年夜饭”,合家“围炉”。畲族届时家家蒸制“黄金糍 ”吃“黄金糍”是畲民过新年的特色之一。
畲乡流传“糯米做糍圆又圆,香麻拦糍甜粘粘”的顺口溜,表示畲家人团圆共聚天伦和来年日子更甜美的意愿。除夕夜全家“吃隔岁”(即吃“年夜饭”),这是畲民最欢乐的时刻,一边尽情地享受美味佳肴,一边抒发追求来年日子过得更比今年好的愿望。“围炉”后,主妇选一根直径约七、八厘米粗的楮楮木放在灶膛里燃烧,烧至一定火候以灰烬掩埋之,使之不至熄灭,备为正月初一的火种,俗称“隔年猪(楮)”或“留隔年火种”。是夜,万家灯火,通宵达旦,尽情欢乐“守岁”。
所谓“守岁”就是“守祟”崇,意在防“祟”入室伤害儿童。初一清晨,鸡鸣第一声,各个畲村不约而同打开厅门,燃放大炮(即双响纸炮),人们走村串寨,平辈互相道贺新年大吉,晚辈向长辈拜年,主妇争先恐后到井里挑水,煮线面充作早餐,寓意家人平安长寿;儿童三五成群到竹村里“摇竹娘”,边摇边唱道:“摇竹娘,摇竹娘,你长我也长,旧年是你长,新年让我长,明年你我一样长。”以示像毛竹一样茁壮成年;青少年参加各种娱乐游戏活动,如弈棋、“猴孵蛋”、捉迷藏、荡秋千等。活动一直持续至“元夕节”,欢度新春佳节才告结束。
“二月二”
又称会亲节,是畲族仅次于春节的传统节日。主要流行于闽东的福鼎、福安等县。所谓“会亲”,系指原由福鼎双华、福安坂中分炉至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于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回祖地相聚,举行会亲活动。福建双华“会亲节”规模最大,遐迩闻名。
节日这一天,畲家门前都升起白底红边的三角形族旗和颇似古时“华盖”的圆伞,从双华分支出去的各地族人都盛装打扮回到祖地会亲。人群熙熙攘攘,歌声笑声不绝于耳,宁静的山村顿时成欢乐的海洋。特别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松明火照耀得如同白昼,增添了节日的热烈气氛,歌会进入了高潮,人们引吭高歌,嘹亮的歌声在山野回荡,越唱兴致越浓,通宵达旦,热闹非凡。
畲族的其他传统节日
白云山歌会
白云山歌会又称六一歌会,福建省福安县畲族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一举行。白云山位于福安县境内的留洋一带。节日期间山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除前来过节的畲族外,还有拜佛敬香的许多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游人。畲族青年男女有的要赶两三天的路前来参加盛会。六月初一前一日晚,山上便开始对歌,活动一直持续到初二天黑时候,人们才恋恋不舍地下山回家。畲族山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曲调,白云山歌会所唱的主要是流行于福安和宁德县的“福宁调”,来自其它地区的歌手,都必须用此调对歌。
冬节
冬节是畲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冬至日举行。冬至时节,秋收已全部结束,人们要在这一天,对保佑他们平安度过一年并获得丰收的神灵、农具和牲畜表示感谢。届时家家户户将糯米碾成细粉,做成汤圆,煮熟之后粘在家具柄上和牛身上。当年未曾结果的果树上,也要粘上几个汤圆,祈求来年果实丰硕。
会亲节
会亲节是畲族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日。过去散居在浙南、闽东各地的畲族,由于省亲路远,探亲无期,于是民间定出固定的会亲时间。据说会亲节已有200多年历史了。节日这一天,浙南、闽东的畲族男女,从四面八方集中到福建省福鼎县的双华乡,访亲友,叙家常,互相问候。现在,人们还搭起彩楼,举行赛歌活动。人夜,家家灯火通明歌声飞扬,锣鼓喧天,鞭炮不断。同时还举行游村活动,当信炮发响时,人们手提鱼灯、兔灯、鸡灯、猪灯、寿桃灯、莲花灯、丰收灯、孔雀灯等,穿行在各个畲族村子,十分热闹。
目莲山歌会
目莲山歌会又称九月九歌会,福建省霞浦、马洋、溪南等地畲族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举行。目莲山在马洋附近,山顶上有斜坡,可容纳许多人,节日里人们便汇聚到此,歌唱娱乐,年青人则通过歌声寻找情侣。歌会上,所唱的调子仅限于山上唱的“福宁调”(又称“平讲调”)。外地来客也只能用此调对唱。歌会从初八日晚上开始,直到第二天天黑才结束。两夜一天歌声不能间断,否则听歌的野鬼要捣乱。本世纪二十年代,溪南的葛云山也有歌会,后因在目莲山做了一次功德,吸引了不少歌手,故葛云山的歌会便败落了。
上十节
上十节是畲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日举行。届时,同祖同姓的男女老少,聚集在本姓祠堂里,举行瞻仰祖图仪式。仪式由本姓辈份高的年长者主持,并领唱“祭祀歌”,讲述三族的起源和祖先盘瓠的传说,焚香明烛,行祭祀之礼。然后众人前往祭房家聚餐,当地俗称“吃太会饭”。
春节
畲族过春节,从农历十月就开始用糯米酿制“过年酒”,砍硬柴烧灰滤水泡粳米做年糕。除夕,家家户户在火塘上烧大柴头,称为“来年火种”。守岁到十二点钟左右便走家串户互相祝贺。下半夜开始点香烛,鸣鞭炮,迎接新年到来。有的地方要做麻糍,吃一部分,留一部分到谷仓里待元宵节后取出来,以示“年年有余”。天亮前,男子赤裸身子外出,绕着房屋敲竹响板,据说这样可以除病消灾。天刚亮,小孩争先恐后到竹林里摇毛竹,认为这样自己就会像竹笋一样快长大。节日期间,主人和客人对唱山歌,唱完,主人还送客人一个装有钱币的红包,称为“手薪”,钱数的多少与客人唱歌的多少、好坏有关系。来客如果是孕妇或抱婴儿的妇女,则不允许她们对歌。正月初八人们集中到祠堂内瞻仰祖图,由本姓辈份最高年龄最大的老人领唱“祭祀歌”,讲述畲族来源和盘瓠传说。推荐阅读: 傣族有什么节日
浅说畲族的传统节日习俗
“三月三”是畲族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其主要活动是去野外“踏青”,吃乌米饭,以缅怀祖先,亦称“乌饭节”。乌米饭就是用一种植物的汁液把糯米饭染成乌色。相传在唐代,畲族首领雷万兴和蓝奉高,领导着畲族人民反抗当时的统治阶级,被朝廷军队围困在山上。将士们靠吃一种叫‘呜饭”的野果等充饥度过年关,第二年三月三日冲出包围,取得胜利。为纪念他们,人们把三月三日作为节日,吃“乌米饭”表示纪念。节日期间,附近几十里同宗词的畲族云集歌场,自晨至暮,对歌盘歌,内容为歌颂盘瓠,怀念始祖。整个畲山,沉浸在一片歌的海洋之中。晚上,各家吃“乌米饭”。深夜,进行祭祖活动。
此外,畲族也过春节。过春节时除宰鸡杀猪外,还要做糍粑,祝愿在新年里有好时运,日子年年(粘粘)甜。初一早上,全家叩拜“盘古祖先”,老人讲祖先创业的艰难,过后举家团聚,唱山歌,送贺礼。青年男女则走乡串寨,以歌传情,互叙友情。推荐阅读: 傈僳族有什么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