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关于八闽文化的特色是什么呢?八闽文化是怎么样的呢?你认识多少呢?现在祥安阁为您介绍八闽文化有哪些的相关文章。
八闽文化有哪些
揭秘八闽文化有哪些?
福建省,简称闽,史称八闽,宋代置“福建路”而得省名。穹起的武夷山脉一片苍翠,秀丽的丹霞地貌给福建山水留下缕缕淡淡的红晕,雄峙于太平洋彼岸,一衣带水于台湾岛。但自晋唐以来,南渐的中原文化和闽越文化相融衍生,朱熹等闽地学者启沃的丰厚的人文积蕴,门户的敞开又受海洋文化的浸淘,构筑了绚丽多姿的八闽民族民间文化。
妈祖的传奇,客家的故事,惠安女的服饰,畲族女的头缠,神奇的寿山石雕,精美的脱胎漆器,南音、锦歌,闽南语歌谣等等无不传载着福建百姓借助于文化纽带,和谐于自然万物的意愿……
永春纸织画(泉州)
“是真非真画非画,经纬既见分纵横。”永春纸织画创始至今已有1000多年。早在隋末唐初,宫廷艺术与民间编织相结合,诞生了永春纸织画。纸织画近看纸痕交织,好像一个又一个有规律的色块。远看就像是有一层薄薄的纱覆盖在上面,如同仙境,若隐若现。这正是永春纸织画独特的视觉效果。奇特的永春纸织画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以编织的方法制作出来,又为这一民间工艺品增添神秘的色彩。
泉州南音
在被誉为“南音穴”的浮桥镇,笋江月色让人流连忘返,也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南音人。每当夜晚,人们经常聚集在笋江月色(泉州古城十八景之一)桥头边的榕树下听老人们讲薛仁贵故事、聊斋故事、以及李九我的故事或接官亭的传说,远处不断传来丝丝弦管声。夜深,当人们返家路过霞州巷、祠堂口、和光宫,南音依然阵阵,清音雅乐不绝于耳。浮桥南音之盛,可见一斑。
南音本说“河南话”千年流传的遗韵。宋室南迁,赵匡胤嫡系皇族在泉州一住就是147年,人口发展至3000多。中原移民不仅带来了中原音乐,还把其家乡话“河洛语”也带至泉州,而且反客为主成为泉州的主流语言与音乐,一直保存至今。
浦城闽派古琴(南平)
恍惚间,规模宏大的“祝家十二琴楼”在浦城拔地而起,大批琴手纷至沓来,只为追随利用一生心血精研古琴30余载,一手创出闽派古琴文化的祝凤喈。耳边,隐约又响起那曲让祝凤喈和闽派古琴声名大噪的《风云际会》,彼时的祝凤喈已步入晚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后的动乱年代,眼见洋人胡作非为,而清政府腐败无能,民族受辱,一曲《风云际会》,祝凤喈寄忧愤于琴音。170多年过去,“祝家十二琴楼”已经消失不见,珍贵的琴谱古籍更是早已散落在外,闽派古琴陷入濒危之境。推荐阅读:福州的传统文化
八闽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福建又有“八闽”之称,南宋时福建设l府5州2军,共计8个,故称“八闽”.福建有“歌舞之乡”之称。山文化、水文化与海文化的熏染,使山歌和渔歌在福建民歌中占有重要位置。劳动号子、唱诗、小调、舞歌、斗俗歌曲、儿歌、生活音调等民歌也异彩纷呈。福建曲艺音乐有20余种形式,其中南曲(也称南音)影响最大、最古老,被称为“活的音乐历史”和“音乐化石”。
方言:
闽山苍苍,闽水泱泱,民族融合,文化交汇,即使这样,这里的民众仍保留着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实属不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乡有一俗。”是福建民俗的真实写照。方言是地区最鲜明的特征,听口音即可辨别某一个人的籍贯,而闽地方言中又有许许多多的分支,也许隔一座山、一条河的村民,在见面的时候都无法沟通。多元文化碰撞、交汇,必定产生竞争,会有优胜劣汰,也许正是这样造就了福建这块宝地的逐渐发光发亮,八闽文化实则是从中原而来的中原文化与当地的土著闽粤文化,以及外来的西方海洋文化相互碰撞、磨合、融会的结晶。
宗教:
福建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可统计的教徒人数约112万人(不含信奉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善男信女),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6072座,佛教寺庙数量和僧尼人数均居全国汉族地区首位;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有14座,占汉族地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总数近10%.全省有各级爱国宗教团体267个;有福建佛学院、福建神学院、闽南佛学院3所宗教院校,在校生600多人;有一定规模的民间信仰活动场所2万多座。福建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之多、人数之众、影响之深远、供奉福祉之庞杂、与海外联系之密切,在国内大陆各地均属罕见。
妈祖文化:
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谈不上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的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妈祖牺牲之后,人们就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一步把她塑造成为一位慈悲博爱、护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其目的仍是为了化育子孙后代和弘扬民族精神。
“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这是宋代状元黄公度的诗句;“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这是宋代学者陈宓的诗句;“普天均雨露,大海静波涛”──这是元代诗人张翥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这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题诗。以上这些诗名既是对妈祖精神的高度概括,而又说明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很重视发挥妈祖的教化功能,希望使这一民间信仰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妈祖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
什么是福建八闽文化?
一、扬帆海丝路
福建简称“闽”,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地区隔海相望。福建是我国著名侨乡,也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现旅居世界各地的闽籍华人华侨1260多万。全省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2014年末总人口3802万。辖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龙岩、宁德等九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福建经济的外向度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已形成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从唐宋到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明代前期,郑和从福州开洋远航七下西洋;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近代中国“五口通商”中,福州、厦门占了其中之二。独具特色的历史传承和开放包容的人文性格,是福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突出优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就是要坚持和弘扬丝路精神,树立开放发展、合作发展、共赢发展的理念,凝心聚力,扎实推进,构筑沿线各国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福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重点发展区域,长期以来与东南亚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有着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福建将从丰厚的历史积淀中吸取营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采取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深化多元贸易往来、积极推进海洋合作、推动人文密切交流等举措,全方位推进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闽山苍苍,闽海泱泱,福建自古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昙石山文化。数千年来秀丽灵动的闽山闽水,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闽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福建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互碰撞融合,不但吸纳了外来文明,也繁盛了本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都文化、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等。
时至今日,闽文化的内涵日益丰富,有福州、泉州、漳州、长汀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福州三坊七巷等6条中国历史文化传统街区;邵武和平古镇等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连城培田村等29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等,已成为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绚丽奇葩。
三、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福建土楼、福建武夷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也同样丰厚,拥有国家级项目125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09人,省级项目364项,省级代表性传承552人。此外,南音等四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八闽福地灵秀山水
闽在海中,亦在山中。福建位于大陆的东南一隅,背倚众山,面朝大海,濒海与多山造就了福建山水灵秀的独特景观。奇秀的武夷山云雾缭绕,蜿蜒的闽江碧水悠悠,壮美的泰宁大赤壁丹霞如虹,如画的霞浦海滩风情万种,水火淬炼的漳浦滨海火山地质公园风光旖旎、风情独特的平潭岛、湄洲岛、东山岛……无论你从哪一个方向进入福建,都有令人赞叹不已的风景。全省拥有厦门鼓浪屿、莆田湄洲岛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三明泰宁风景旅游区等7处5A级景区,18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福建省山海兼备,山与海的结合,绘就了福建独具魅力的画卷。
五、文创产业百花绽放
璀璨多彩的八闽文化,为福建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历史文化基础。福建省围绕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全国重要文化产业基地的目标,加强优秀文化传承保护创新,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品牌培育工程、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文化产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态势。2006一2013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10.05亿元提高到1050.78亿元,年均增速25.9%,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
预计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12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将达到5%左右。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福建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福建广电网络集团四大省属文化集团整体实力大大增强,全国文化企业30强网龙公司等一批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发展,涌现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文化产业项目、园区、基地,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正在逐步形成。推荐阅读:福州美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