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安阁风水网
当前位置: 风水网 〉看风水阴宅风水墓地风水

清明祭祖

2013-03-25 11:41:17 作者:azg168 风水网

  清明祭祖追忆怀念亲人,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2013蛇年则是在4月4日为清明节扫墓时间。由于中国广大地区有在清明之日进行祭祖、扫墓、郊游的习俗,逐渐演变为华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一般为冬至之后106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扫墓活动在节前后可延续十天至半个月左右。 >>> 清明节放假安排 清明假期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与除、盂、九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清明节祭祖文
时维公元2011年4月5日,岁在辛卯。节届清明,万物复萌。东西南北,族人集聚。我十八户王氏,瑾公第十四至第二十一系世孙,共扫祖陵。虔备香楮、鲜花、供果,不腆薄仪,稽首而祭致告于天地神祗,日月星辰,暨王氏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彰祖宗之功德,表后世之虔诚,训子孙之孝道,以继祖风。宗祖之德,和气致祥,历经风雨,祖风犹存。
始祖瑾公,明威将军,镇守边陲,屡立战功。始祖母陈氏太君,携涟、瀛二公,善守封地,恪尽职守,耕读传家。四世亨公,幼颖聪慧,榜登进士,荣膺侍郎。还有荣任县令等诸公,光垂后世。至于今代,亦可称道。为光复中华,建立新中国而献出宝贵生命者,也名标国册。现今,更有各级干部遍及各地,为人民服务、率先致富者更为众多。我王氏门中,人才济济,不胜枚举。
今跪吉地,缅怀祖德,焚香祷告,开坛祭酒,心诚率直。告慰祖上,永赐吉祥,保佑我族,万代昌盛,和谐太平。天地众神来格,列祖列宗共享 。

   清明节早上为何要看看自己的额头?
扫墓的当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镜看自己的额头,看看有没有乌黑的气色,如有则表示当日时运较低,尽量当日避开扫墓为宜;若一定要去,可随身佩戴玉器(古玉效应更好),以作化解。
 

  清明节可以在家拜祖先吗?
清明祭扫仪式一般本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现在由于很多人都在外地工作,清明期间不一定有时间回乡参加清明祭祖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
方法: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食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纸钱祭祀。

   清明节拜祭会将阴气带回家吗?
很不好说清这个问题,当然我们可以佩戴一些佛像、护身符。其实只要你做人厚道,同时怀着尊敬先人的心情,对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应当不会有问题。
拜祭回家后,必要时可以进行过火盆仪式,可除去因时运势较低时,拜祭所招惹回来的气场入宅。

   清明祭祖文之祖父
祖父乃去岁甲申二月廿九去世,今已一年矣。是年来吾时常忆及其音容相貌,历历在目,如在昨日。遂作文祭之曰:
  今又清明,吾去乡二百余里。虽已于二日前返乡祭奠,然昨夜暴雨,彼时置于汝坟前之香烛瓜果或已损毁殆尽,又或此前已为守坟人摒弃?呜呼,吾不得而知。
  吾今日读《曾国藩家书》,忽忆年幼时,汝诲吾谆谆,嘱读此书,然吾彼时极恶文言,终违汝命。吾十余岁,三叔公自澎湖寄书来,言及民国三十年其自乡下至重庆,不通文理,竟唯读《曾国藩家书》后于军中觅得一文职职位,是时汝又嘱吾读此书,吾笑吾家自高祖以降,累世为商,非世家官宦,何读此书!三年前,吾读汝与姑父书,言为官者当心系百姓问心无愧云云,又言及此书,吾笑汝至迂腐,不知此何世道,不意昨日于姑父书橱中觅得此书,读至“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处,又忆及汝临终时,吾将去乡为捉刀吏,侍汝榻前,汝谓吾勿学官宦气习,当淡薄名利,独善其身,不禁潸然,方知汝数十载对子孙之良苦用心。
  汝常咳嗽不止,言及问医,汝言自而立之年即患此病,不必问医。父辈及吾未始以为忧也,又云吾家自高祖即殒身停食病,故忧汝胃而未忧汝肺,孰料汝竟殒于肺衰竭,实乃子孙忽视所致,大不肖也!汝生前尝谓吾云,死后葬回乡下。然乡下已无亲眷,终葬汝于顺庆西山。或拗汝愿?或汝亦体察子孙之无奈而默允也?
  呜呼!吾尝过江津,知汝喜食彼处之米花糖,然奠于坟前不见汝食,始知阴阳相隔,与汝惟梦中得见。呜呼哀哉!伏惟尚飨!

   台湾清明祭祖
在台湾人口中,有七成以上为闽南后裔,故大部分人扫墓习俗与闽南相同。
另外,民众由于不同的祖籍与族群(福建泉州闽南人、漳州闽南人、客家人、外省人等),扫墓日期迥异,民众并不一定会在这一天扫墓(例如客家人春节开始即可扫墓,不少漳州人则流行在上巳节扫墓。)民国廿四年(1935年)起 中华民国政府还明定清明节为民族扫墓节,全民 休假一天 ,以便扫墓
1975年4月5日蒋中正过世,政府将“清明节”订为国定假日“民族扫墓节”放假一天。此后,愈来愈多宗族依其祖俗、并顾虑到现代人工作假期的配合,而选在清明节齐聚祭祀。在清明节这一天扫墓、祭祖,遂在台湾成为重要而普遍的文化习俗之一。

   河北清明祭祖
在冀北的扫墓,讲究“早清明,晚十一(农历寒衣节)”。上坟烧纸钱,在清明前一个礼拜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北京清明祭祖
燕京大觉寺中的玉兰花会于每年的清明前后绽放,持续到谷雨,因此 大觉寺玉兰是北京春天踏青的胜景。

  上海清明祭祖
上海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后祭扫出行人次近千万。由于改革开放推动公墓化的兴盛,而相关选址以外省的苏州、嘉兴等地为主。因此前往上述区域的人次达到一百余万之多,从而在清明前后数天往往会造成出省交通的拥挤。
此外,青团是江南地区的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草头汁)调和而呈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对上海人而言,青团是清明祭祖时必不可少的供品。

  福建清明祭祖
福建闽南并不一定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 扫墓也不执着于哪一个特定的日子,因须宗族亲戚共赴祭扫,所以在清明或上巳前后半个月内,都是正常情况。
方式是,先徒手礼拜,告知守坟的土地神与先人要开始扫墓了,清理坟墓环境,翦除杂草乱木,甚或修补墓园,如梁柱、墓碑裂缝,完成后,先祭拜土地神,然后祭祖。祭拜完后在坟墓上,用小石头压上“墓纸”,代表已经将坟墓修缮完毕。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这是源于寒食节的习俗。
闽南习俗,通常扫墓除了线香、蜡烛、纸钱、烧酒之外,是不设供品的。如果设置了牲礼、粿饼等供品,则称为“培墓”。“培墓”一次,必须要一连三年都“培墓”,通常是新坟、新葬、捡骨或家族成员荣登金榜(考取知名大学、公务员等)或结婚生子,才会“培墓”。
少数闽南人会准备水果、白煮蛋、茶与香烟等供品祭拜,祭拜时口吟“果子不是礼,有扫无祭”,以表明此并非“培墓”,也可规避一培三年的规定。

  四川清明祭祖
四川都江堰放水节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会(二王庙庙会)(成都都江堰)。

  广州香港清明祭祖
清明是香港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烧香烛、焚冥镪,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港人时常为避免人多挤迫,习惯提早数星期拜山,并不一定恪守清明当日扫墓祭祖的传统。
早在港英时期,中港边界纵然自从国共内战结束,中共执政之后守护深严,但每逢清明,位处中港边界的沙头角禁区多会有限度地开放,让人到沙岭坟场拜祭;1950年至1970年代中前期,中国仍未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不少人亦会在清明节,以祭祖为借口回乡,人人身穿多层衣服,携带异常大量的日用品,用以接济广东的乡间亲友,粤港火车票亦会出现抢购潮和抄黄牛票的情况。
近数十年,香港人为先人清除坟前杂草时,有人相信“火烧旺地”的风水说法,放火烧杂草,结果引发多宗严重山林大火,备受社会关注。2007年更有团体要发动“清明无山火誓师大会”,呼吁市民勿再放火除杂草。

  琉球清明祭祖
琉球人会在清明节祭祖扫墓,拜祭完毕后家族会在祖先墓前一起分享祭祖的食物,如豚肉料理、糖果、水果等。

  新加坡清明祭祖
东南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形成与华侨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公墓),盖大伯公(土地神)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由此逐渐形成对东南亚华人社群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乡会馆文化。
不过,在华人约占总人口75%的新加坡,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政府自1960年代起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倡导华人改土葬为火葬,并在郊区建造了大型骨灰瓮安置所,市区内的坟场因此渐渐消失。如今在新加坡,若要土葬,买一处政府提供的坟地约需六七千新元(1美元约合1.52新元),不仅费用高昂,而且使用期只有15年。
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多半为闽南仪式。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多会举家出行,亲戚朋友相邀同往,坐满一、两辆小货车浩浩荡荡去扫墓,大多先祭祀土地神。然后在亲人墓前摆上酒食、果品和鲜花,燃起香烛,压上墓纸,再将纸钱焚化,磕头行礼,最后当场将酒食、肉、果吃完回家,一般会准备五牲祭拜祖先,当中少不了蛤、螃蟹、鸡、鸭等。祭拜完毕便当场剥蛤吃,然后把蛤壳丢在坟前,表示子孙已来扫过墓。回中国寻宗认祖、祭拜先人,则是近一二十年新加坡华人兴起的潮流。在清明节前,祖籍海南的新加坡华人见面时往往会用家乡话互相询问:“回屋(家乡)做清明不?”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推荐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