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纳音五行姓名学?纳音五行姓名学是怎样产生的?金、木、水、火、土这五个文字等于五种符号,不要看得太死板。下面介绍纳音五行表供大家参考。
纳音五行姓名学
纳音五行在姓名学中的应用初探
随着传统文化在中国大地的复苏,姓名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各种形式的“起名馆”和“命名斋”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不同渠道发行的“姓名学”、“命名指南”等内容的书籍和资料覆盖各地的大店小摊。就目前流行较广的几种姓名推论方法而言,从表面上看,其内容真乃丰富多彩,令人头晕目眩;然究其理论核心,不外乎五行(干支)模式和八卦(《易经》)模式两种。五行模式的,如“五格剖象法”、“八格剖象法”等,有关书籍有《姓名与人生》(高山翁译注)、《象数姓名预测学》(黄文华、蒋才福着)等;八卦模式的,如“卦象姓名预测法”、“《易经》解名”等,相关书籍有《周易预测学指南》(廖墨香着)、《易经解名》(张元编著)等。本文探讨内容主要涉及“五行模式”,有关“八卦模式”内容将另文阐述。
一、干支──数理与五行之间不可缺少的桥梁
几乎所有的姓名学专着,在其开始的基础理论部分,均有关于“五行”理论的简要论述,至于这种简单的介绍对读者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就不得而知了。比如笔者当初阅读“五格剖象法”之书时,当读到“按传统的五行理论来划分,则:以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以3、4为火,3为阳火,4为阴火;以5、6为土……”时,对这种将“1、2”“11、12”“21、22”“31、32”统统划归“木”,把“7、8”“17、18”、“27、28”“37、38”统统划归“金”的规定无法理解,后来想到这也许就是天干“十进位”的一种“变通”吧。熟知中国传统阴阳文化的人都明白,天干为阳、地支为阴,天干的应用总是与地支分不开,而“五格剖象法”这种机械将“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变通为“1、2为木,3、4为火,5、6为土,7、8为金,9、10为水”的做法,实难让人接受。就像我们怀疑一个没有接触男人而怀孕的女人一样,一种只用阳(天干)而不用阴(地支)的“五行模式”,如何能够自圆“运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来推算人的各方面运势”之说?
人类思维同步,许多有识之士也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了这一点。以黄文华、蒋才福为代表的“八格剖象法”,第一次将天干、地支、纳音一并引入到姓名学中来,这无疑是姓名学上的一大进步。然而可惜的是,他们仍然没有挣脱“1、2为木,3、4为火……”的框框之束缚,只是将“1、2为木,1为阳木,2为阴木”改良为“1为阳木,干支为甲寅;2为阴木,干支为乙卯”。他们在分析每年运程时使用“纳音五行”,但却忽略了这样一种事实:用来代表阳木“1”的“甲寅”和用来代表阴木“2”的乙卯,其纳音五行为“大溪水”,已经不再是“木”的属性。在同一理论体系中,“甲寅”和“乙卯”有时代表木,有时又为水,实难让人统一把握。同理,代表阳金“7”的“庚申”和代表阴金“8”的“辛酉”,其纳音五行为“石榴木”,也已不再是“金”的属性。所有这些容易引起读者概念混乱、无所适从的内容,都需我们将姓名学的核心理论进一步完善统一。
金、木、水、火、土这五个文字,也是五种符号,同八卦符号一样,我们不要把它看得太死了。它们是古代先哲利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对自然界万事万物进行的一种归类,目的是以此构筑一种描述宇宙世界状态及运动规律的推演模式。受一位研究姓名学朋友的启发,笔者在姓名学方面作了大量的尝试和验证,认为在姓名学中,“六十甲子纳音”才是数理与五行之间最合适的桥梁,以此基础构筑的“五行模式”最能体现古代先哲们的取象类比思维方法。篇幅所限,本篇只作启发式的介绍,不妥之处,欢迎同道批评指正。
纳音五行
五行发生演化,有了更细致的分类,出现纳音五行:
纳音五行表=甲子乙丑海中金;丙寅丁卯炉中火;戊辰己巳大林木;庚午辛未路旁土;
壬申癸酉剑锋金;甲戌乙亥山头火;丙子丁丑涧下水;戊寅己卯城头土;
庚辰辛巳白腊金;壬午癸未杨柳木;甲申乙酉井泉水;丙戌丁亥屋上土;
戊子己丑霹雳火;庚寅辛卯松柏木;壬辰癸巳长流水;甲午乙未砂石金;
丙申丁酉山下火;戊戌己亥平地木;庚子辛丑璧上土;壬寅癸卯金簿金;
甲辰乙巳覆灯火;丙午丁未天河水;戊申己酉大驿土;庚戌辛亥钗钏金;
壬子癸丑桑柘木;甲寅乙卯大溪水;丙辰丁巳沙中土;戊午己未天上火;
庚申辛酉石榴木;壬戌癸亥大海水。
纳音=“六十甲子纳音,本六十律”(万明英《三命通会》);“纳音者,宫商角征羽五音,与气化
相感应也”(徐乐吾《子平粹言》)。
第一个甲子年=目前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是公元前841年,当年是庚申年。公元前837年是甲子年。
当然干支纪年的起始更早,甲骨文中已有使用,但没有确切的起始记载。
五行,是古代人民认识世界的一种朴素而简单的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基于"天人感应"方面的原理,使得五行成为周易类各派技术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