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 是鲁迅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知道里面的阿Q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阿q性格特征
1、架空的精神胜利
阿Q在当时的社会上没有任何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是一个弱者,经常受人欺辱,处处遭到失败。但他却不敢正视失败,承认失败,往往用精神上的胜利去掩盖现实中的失败。他常常被人打,每当遭打之后,他就在心里想:“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我总算被儿子打了”。这样一想,打他的成了他的儿子,而他则成了别人的老子,他也就胜利了。在赌 bo时,他的一堆“很白很亮的洋钱”被人家抢走了,遭到了失败,但他却“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脸上连打了两个嘴巴”,虽然“热辣辣的有写痛,打完之后,便心平气和起来,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别一个自己,不久也就仿佛是自己打了别人一般”,他又“胜利”了。有时他挨了打,又被别人逼着自己骂成“虫”,这似乎是“遭了瘟”,但不到十秒钟,他又“胜利”了,他想自己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不算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他以这个空洞的“第一个”而自豪。这种架空的精神上的胜利,遮掩了现实中惨痛的失败。这种精神胜利法便得他无视欺辱,不愿去反抗欺辱,永远安于被欺辱的地位。
2、盲目的自尊
在未庄,谁也瞧不起阿Q,他处处受人歧视,但他却很自尊。他头上有几块癞头疮,他就想尽办法进行掩饰;他忌讳说“癞”,以及近于“癞”的音,连“灯”,“光”,“烛”,“亮”都忌讳。倘若别人硬要拿他的癞头开玩笑,他又会说:“你还不配!”“又仿佛在他头上的是一种高尚的,刮宫内容的癞头疮”了。他不知道自己家先前的样子,但跟人口角时却往往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你算什么东西!”他连老婆也没有,但他却常常想:“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甚至身上的虱子没有王胡多,放在嘴里嚼得不如王胡响,他也认为这失了体统!这种盲目的自尊,使得他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甚至把缺点当成优点,或者用虚无的幻影来安慰自己,陶醉自己。
3、盲目地排斥“异端”
凡是阿Q看不惯的,新奇的事物,他就视之为“异端”,就盲目地加以排斥。比如城里人把长凳叫做条凳,油煎大头鱼用葱丝而不用葱叶,他就认为城里人错了。钱太爷的儿子钱少爷到东洋留学,辫子剪了,腿也直了,阿Q对他“深恶而痛绝之”。另外,他还十分讲究“男女之大防”,“他的学说是:凡尼姑,一定与和尚私通;一个女人在外面走,一定想引诱男人;一男一女在那里讲话,一定要有勾当了。”盲目地排斥“异端”,势必使得他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反对变革,拒绝任何新鲜的东西,永远安于现状。
4、麻木,愚昧
阿Q又是个愚昧,麻木,浑浑噩噩的人。在一次赛神会上,他赌钱赌得正高兴,忽然间,“他不知谁和谁为什么打起架来了。骂声打声脚步声,昏头昏脑的一大阵”,“身上有几处很似乎有些痛,似乎也挨了几拳几脚似的”。(文中着重号是笔者加的。)他的一堆洋钱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被人家抢走了。赵家被抢,这本不关他的事,但被抓到县衙门,他却糊里糊涂地招认了。他被从监狱了抓进抓出,心里很坦然,认为“人生天地之间,大约本来有时要抓进抓出,有时要在纸上画圈圈的”。最后他被拉出去杀头,在游街示众时,“有时虽然着急,有时却也泰然;他意思之间,似乎觉得人生天地间,大约本来有时也未免要杀头的。”
“阿Q”性格特征再分析
一、自卑与自负。阿Q是极其卑微的小人物,没有职业,没有家,没有住处,有时穷得只剩下一条裤子;甚至连姓名也没有,只是靠给人打短工为生: 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但他却瞧不起所有未庄的人,赵太爷的儿子进了学,阿Q也不以为然,以为“我”的儿子将来比他阔多了。后来阿Q进了几次城,便十分自负,但因为城里油煎大头鱼的加葱法和条凳的称呼异于未庄,他又瞧不起城里人。阿Q把自己头上的癞疮疤作为高贵的标志,别人嘲笑他时,便说:“你还不配……”。中国人以为自己是“中央之国”,四周皆是蛮夷之地,等到人家的洋枪大炮打开了国门,才知道自己的落后。中国人把自己抽大烟,娶小妾等陋习也看作是“国粹”,这何异于阿Q把自己头上的癞疮疤视为自己的荣耀?当时的国人并没有看到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这便是阿Q所代表的中国人的自负心理。极度自负的人往往会朝着极度自卑的方向发展,阿Q为了逃过别人侮辱,免受皮肉之苦,甘愿自轻自贱,用自轻自贱来换取别人的同情,从而避免别人的侮辱。如未庄的闲人揪住阿Q的辫子往墙上撞时,他就说“打虫豸,好不好?我是虫豸 ——还不放么!”这完全丧失了人格和自尊……这是多么可怜,多么令人心酸!而中国历史上象阿Q这样,为了保全性命置人格尊严而不顾的统治者又有多少呢?他们为了自己的性命和富贵,毫无廉耻地向敌屈膝投降,转而对待自己的百姓却象豺狼一样。如宋朝君臣为了自己的小朝廷,不惜向夷人纳贡称臣。[i]
二、投机“革命”。 阿Q对革命不了解。“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ii]鲁迅用段文字写出了阿Q由痛恨革命到向往革命的心理变化,同时也写出了阿Q对革命的误解,他对革命的目的不够明确,搞错了革命的对象。阿Q投机革命为的是分财产,娶老婆(“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是为了对别人进行报复(“未庄人却都是他的俘虏了”),甚至连小D和五胡这样的同胞他也“不留”了。他对革命并不了解,并不懂得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他投机革命只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所以阿Q“参加革命”遭到假洋鬼子拒绝后,就想到衙门里告状,告假洋鬼子谋反,好让他满门抄斩。阿Q不是真正的革命者,阿Q若“革命”成功,也会变成“赵太爷”那样新的统治者,“赵太爷”若失势,也会变得象阿Q那样可怜。从当阿Q大声叫嚷“造反了!造反了!”的时候,赵太爷竟怯怯地迎着低声叫他“老Q”,也可以看出“赵太爷”投机者的嘴脸。可见无论是以阿Q为代表的下层被压迫者,还是以赵太爷为代表的统治阶级,都有投机的本能。善于投机而立于不败之地,是中国人的劣根之一。中国有长期的少数民族统治时期。当他们打进汉语居住区时,汉人中种族中间那些忠愤激烈,有节概,有血气的人,不是慷慨死敌,就举室自焚了;而那些贪生无耻,善于投机,迎合取巧之徒,民族的败类,反多得生存传种的机会。优胜劣败的公理,在我们这里,恰恰相反。鲁迅指出,“中国人都是伶俐人,也都明白中国虽完,自己决不会吃苦的;因为都变出合式的态度来……这流人是永远胜利的,大约也将永远存在。在中国唯有他们最适于生存,而他们生存的时候,中国便永远免不了反复着先前的命运。”[iii]这是对国人善于投机,明哲保身,最好的解释和讽刺。
三、软弱与胆怯。阿Q头上有几处癞疮疤,本来别人并未注意,但是他自己神经过敏,经常怀疑别人在嘲笑他。于是经常与人打架,但阿Q又是一个弱者,体力不行,觜也来得慢,经常打败仗,便“估量了对手,口讷的他便骂,气力小的他便打;然而不知怎么一回事,总还是阿Q吃亏的时候多。于是他渐渐的变换了方针,大抵改为怒目而视了。”。[iv]看了这段文字,我们感到心酸。这写出了阿Q作为一个弱者,在强大的势力下不得不无可奈何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的心理变化和行动的调整。其实,无论阿Q怎样努力,他都无法维护他自己做人的尊严。阿Q挑起事端与王胡打架,输了时,便说君子动口不动手,来求得王胡的让步,但王胡却不吃这一套,仍然将阿Q痛打之后满意而去。假洋鬼子哭丧棒才举起来,他已伸出头颅以待了,丝毫没有反抗的意识。作品《阿Q正传》第九章大团圆中写到:“都是一脸横肉,怒目而视的看他;他便知道这人一定有些来历,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于是长衫人物又鄙夷似骂道:“奴隶性!……”这些都是阿Q软弱与胆怯天性的体现。著名历史学家徐旭生与鲁迅讨论中国人的民族性,结果说中国人的大毛病是听天任命与中庸,这毛病大约是由惰性而来的。鲁迅回答他道;这不是由于惰性,是由于卑怯性。“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以自慰,倘他有了权力别人奈何他不得时,则凶残横恣,宛然如一暴君,做事并不中庸。”阿Q虽然软弱、胆怯,但他幻想自己“革命”成功之后,就要疯狂地掠夺别人的财产,娶妻,压迫、剥削王胡、小D之类的自己的同胞。
四、精神麻醉法。阿Q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受到别人侮辱,没有能力改现实,无法面对现实,便只好在想象中麻醉自己,忘记痛苦。推荐阅读:属猪的性格
阿Q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①阿Q丰富复杂的性格中最突出的是“精神胜利法”。
②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欺弱怕强和麻木健忘等。
③这种以自欺为核心的满足,是一种麻醉了主体精神的自我安慰,是与愚昧无知、麻木健忘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④鲁迅通过对阿Q这一典型的描写,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灵魂中的精神病症是怎样严重地麻醉了中国人的人生,成为一种阻碍社会改革的历史堕力。
⑤其创作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改造国民性,根除这种蚕食民族和人民灵魂的奴性。推荐阅读:属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