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是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经常听到也经常把它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语文课应该姓“语”。
是的,语文课是应该姓“语”,否则那就不是语文课。
那么,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姓什么?按常理类推,我们能得出的结论应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该姓“综合”(“以此类推”是我们的惯用思维方式。并且已有大量的专家学者一次又一次地撰文批评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窄化倾向,积极要求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化。)——并且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正在全力以赴地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特征,用不少教师的话来说就是“以免贻人口实”。
从表面来看,这种推论绝对正确。但不知广大同仁注意过没有,就是因为要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综合”特性,结果使很多综合实践活动课变成了四不像式的大杂烩——要什么就有什么,青菜萝卜一锅熬,“活动”了半天还是让人一头雾水,不知学生在干什么,也不知老师上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所在。
这就不能不使我们的一些一线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姓氏有了一定的疑惑:综合实践活动课究竟该姓什么,又究竟该怎么上?
从理论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包括了四大类型: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而从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来看,就是为了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过去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尽早成为一个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如此看来,我们那些为综合而综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实现这一目的吗?
当然,我们还可以对这四大类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名称进行推敲,“信息技术教育”显然是有别于“研究性学习”的,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恐怕也不能等同于“劳动技术教育”,经这么一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它们的名称就显示出它们各有侧重,而非一味“综合”。这样看来,我们那些“以免贻人口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叫综合实践活动课吗?笔者就曾听到不少老师戏称这类“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和稀泥”。
“假、大、空”往往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一旦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仅仅定性在“综合”上,那么这个定性就太大太空了,大得不着边际,空得让人无着无落,让人不知从何下手。也正因此,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出现了“喊得响,收效微”的现象。用我们不少教师的话来说,就是“不知怎么搞综合实践活动”。
因此,笔者在想,我们是否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姓氏定细一些,定实一些,以便让教师知道每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该从哪方面着手,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哪方面能力,不让上课教师产生“狗咬刺猬无处下口”的感觉?当然,这种“细”和“实”的前提还是综合,只不过是要在综合中突出某一项而已,以防止“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局面发生。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呼吁:请尽快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统一姓氏“综合”后面再加上一个具有个性的辅助姓氏(辅助姓氏可以是多样的,并且它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个性化标志),以便让此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彼综合实践活动课区别开来,以便让每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都有一个比较集中且突出的目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高。
新闻录入员:斯怡 (共计 3656 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