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谈姓名学不外乎姓与名,这和古人除了姓、名之外,更有字与号的用法,大异其趣。如孔子,名丘,字仲尼;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居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孙文,字逸仙,号中山……等。
目前使用的汉字姓氏约有三千多种,其中只有一百种是属于常用姓氏,而百种姓氏中又有十九种大姓占了全中国将近六亿的人口,这十九种大姓分别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等。
读者也许已经意会到姓氏中四大天王分别是李、王、张、刘,它们占了全国将近三亿人口。至于我们从小熟知的百家姓中赵、钱、孙、李等排行次序乃是以贵姓为先,非以量大取胜,可见该书为宋朝史官所记无误。而百家姓到了明朝,则将赵改成朱,再次证明该书乃以皇室贵姓为先的排列顺序原则。
然而为什么有些姓是单姓、有些姓是复姓,还有很多姓是三字、四字,甚至五字以上的姓。除了满、蒙、回、藏、苗…等各大族群民族特色的差异外,实际上,每个姓氏的发展由来,都是一部极有趣的历史,可分为几个部分做说明:
● 古代的诸侯、卿大夫及其后裔,有以封国、封地或出生地,或居住处为姓的。如姓梅的,姓阮的,以及姓密、蔡、剡、项、玄都、任、虢、飞廉、修鱼…等,这些姓是封国姓;而姓屈、知、卞、诸梁、堂、镐、谢丘、鄤、单是封邑姓;姓刘、亭、卿…等为封地姓;百里、东门、北野、北郭、北海、南郭、南宫、瀛、毋丘、姬、闾葵、诸葛等姓为居住地方姓;东方、姚为出生地方姓,如伏羲氏生于“东方”这个地方,就姓东方。
● 古代的大夫、官吏、贵族,以受封的官名、爵位或职业的技能为姓氏。像司徒是掌管教化的官;司马是掌管军事的官;司空是掌管工程的官;司土是掌管爵禄的官;司寇是掌管刑狱的官;贾正是掌管商业的官;宫正是掌管宫中法律的官;卜是掌管占卜的官;祝是巫吏祝祷的官;刑吏是掌刑罚的官。以上都是以官职为姓氏的。又如姓裘的古为制衣工,姓冶的,古为冶金工,姓巫的,古时为巫师或医生,姓膳,姓轨都是以占卜为业,姓渔的为渔夫,姓樵的为樵夫…等等。
● 也有以祖先的族号或谥号为姓的。所谓谥号,是古人在死后,按照生前事迹评定褒贬所给予的称号,如周朝有文王、武王等,他们的部分后代就分别姓文、姓武。另外像昭、穆、康、襄等姓也是根据谥号而来。古代尧的族号为唐,部分后代就姓唐。类似这样的姓氏还有虞、夏、商、殷、周等。
● 上古时代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迷信和崇拜,而以动物、植物、颜色、四季为姓,如牛、羊、马、鱼、熊、虎、山、水、火、星、杨、柳、花、夏、秋、冬、红、黄、白、黑、蓝……等等。
● 也有以十天干、十二地支,或长幼次序,或数量为姓的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数字一到十,百、伯、仲、叔、季……等。
● 各民族借用汉字为姓的,如后魏鲜卑族拓跋氏改姓元,其它族则改姓祝;在唐朝,原姓阿史那的突厥族改姓史,原姓突骑施的改姓黄、黑;明太祖朱元璋改少数民族的姓为单姓,如米姓出自西域的米国安姓,来自安息;清代爱新觉罗改姓罗……等。
● 统治者赐有功之臣予国姓,如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张、舍利、朱、董、罗……等姓氏的部分臣民因建国有功,因而从唐皇族姓李。类似这种封姓的,还有德、穆、文、武、昭、惠、幸、宠……等。
● 因犯罪而改姓。如唐宰相窦怀贞与太平公主谋逆,既败后,唐明皇令其改窦姓为“毒”,意为“恶毒之人”。汉初诸侯王英布因罪而受刑,其后改王姓为黥。(按:黥是一种肉刑,即用刀刻刺面部,再涂上墨色,以示有罪之人,又称墨刑)。南朝梁武王肖纪举兵叛国,兵败之后,梁元帝肖绎令其改姓“饕餮”意为“贪婪凶恶”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