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年祭日叫什么?
三周年为“谭祭”,行释服礼,俗称“除服”。
祭奠,是对逝者的一种悼念仪式。中华传统文化注重“慎终追远”,祭奠是中国人民的一种孝文化的体现。
出殡次日清早,晋南闻喜等地讲究家人送饭至墓前浇奠,表示清逝者同家人再次共进便饭。翼城一带,家人次日赴坟地致祭时,要用锹往坟上添新土,使坟丘前后周正,不偏不斜,俗称“扶山”。而太原一带自安葬后,一直要等到三年之后清明祭扫时,才允许往坟丘上添土。两地习俗,相异如此。
到新坟添土、奠纸,山西大部分地方是在逝者安葬后第三天,称为“复三”,又叫“圆坟”、“暖墓”。一般是逝者的长子带领全家去,有的地方是凡有“服”之亲都去,如忻州河曲,亲友带上火锅、柏柴去坟地汇聚,祭奠后食毕而归。
从人死后算起,每七天必祭奠一次,称为“做七”或“过七”。其中一七‘称“头七”、三七又称“散七”、五七、七七又称“满七”、“断七”或“尽七”,较为重要。
漫空翠竹扶山住 数点红梅补屋疏是什么意思?
这是沈钧儒题杭州西湖补梅庵。
字面意思是:漫山遍野的翠竹,在空旷的大山里居住,几处俏丽的红梅,填补了稀疏的屋子。
就是说,竹子很多,房子很少,但有点点红梅,显得不是那么凄凉,倒是有些热闹。
诗文是沈钧儒还是周庆云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