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口腔温度超过39℃以上即称为高热,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在许多疾病过程中都可出现高热。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急性传染病、风湿病、胶原性疾病、部分恶性肿瘤、严重灼伤、中暑和阿托品中毒等疾病。
【临床表现】
本病以口腔温度在39℃(或腋下温度39.5℃、肛温38.5℃)以上为主症。具发病急、病程短、口干渴、小便黄、脉洪大而数的特点。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邪气是引起高热的主要原因,其中以风寒、风热、温热之邪和疫疠之气为主,亦有内伤发热者。
【诊断】
除测量体温外,应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能反映人体对致病因素特别是感染的反应状态,临床上根据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的增减可协助诊断。
【辨证】
1.风寒束表
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紧。
2.风热壅盛
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头痛鼻塞,咽喉肿痛,咳嗽痰稠,渴喜冷饮,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浮数。
3.热在气分
高热汗出,烦渴引饮,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腹痛拒按,舌红,苔黄,脉洪数。
4.热入营血
高热夜甚,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或斑疹隐隐,或吐血,或衄血、便血,舌红绛而干,脉数。
5.疫毒熏蒸
壮热烦躁,头面红肿热痛,咽喉肿痛甚至糜烂,或丹痧密布,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
1.治测:清热泻火,清营凉血,解毒退热。
2.基本操作及处方
a.使用砭板弓背在大椎穴及周围施以刮法;
b.曲池、合谷、外关点压;
c.印堂及额头使用砭砧阔面守法;
d.小臂内侧手太阳、手厥阴、手少阴三经循行线路拍法。
3.加减
风寒加风池点压,风热加肩井叩法;热毒加背部肺俞至肾俞刮法;热入营血加委中拍法,神门、中冲点刺;神昏谵语加水沟,十宣点刺;肌肤出痧加血海、膈俞点压以凉血止血。
4.方义
大椎属督脉,为诸阳之会,能宣散一身阳热之气;曲池为手阳明经合穴,配合谷宣肺解表,清泻阳明实热,外关为手少阳之络,通阳维脉,宣达三焦气机。印堂额头部守法为局部降温,以防烧灼脑部,可疏散风热,使热退而身静。小臂内侧拍法是退烧的重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