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网状组织的恶性肿瘤。相当中医的“瘰疬”、“失荣”、“石疽”、“恶核”等。共同特点是皮色不变、不痛不痒,属中医“阴疽”范畴。
【临床表现】
本病好发于颈部与颌下,其次为腋下及腹股沟,痰核坚硬而有弹性,无明显疼痛。深部多见于纵隔与胃肠道。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凡淋巴结肿大者皆与“痰”有关,所谓“无痰不成核”。寒湿凝结成痰,火热煎熬津液成痰。平素脾胃虚弱,水湿运化失职,湿郁于内,久成湿毒。湿毒不化,日久凝结为痰,痰毒互结,遂成癌瘤。情志不舒而致肝气郁结,痰气积聚,郁久化热,灼津为痰,胶结为核。
【诊断】
淋巴结肿大,因此而引起局部组织器官压迫症状,淋巴结活组织检查或经其他病理检查证实本病诊断。X线、淋巴造影、放射性核素检查、CT等均为诊断的相应检测手段。
【辨证】
1.寒痰凝结
颈项、耳下或腋下、鼠蹊部多个肿核,不痛不痒,皮色如常,坚硬如石,不伴发热,形寒肢冷,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倦怠自汗,舌淡苔薄,脉沉或紧。
2.气郁痰结
颈项、耳下或腋下鼠蹊有多个肿核,不痒不痛,皮色如常,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四肢疲乏,口渴咽干,烦躁易怒,胸腹闷胀,或有胸胁疼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边红苔黄,脉弦数。
3.阴虚痰瘀
形体消瘦,脘腹胀痛,纳呆食少,口渴咽干,失眠多梦,潮热盗汗,恶核累累,症瘕积聚,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有瘀斑,脉细数。
4.阴阳俱虚
形体消瘦,潮热盗汗,或大汗淋漓,畏寒肢冷,恶核累累,症瘕积聚,大便困难,舌淡苔白,脉沉伏而虚弱。
【治疗】
1.治则:温经散结,消痰祛瘀,滋阴补阳,除症消聚。
2.基本操作及处方
a.大包及脾之大络滚法;
b.大椎及肺俞刮法;
c.中脘、下脘守法;
d.使用砭板钝凹边在淋巴瘤局部施以刮法。
3.加减
阳虚加俞门守法;寒盛加足太阳背段熨法;肝郁加两胁肋下缘刮法;瘀血加阴陵泉、公孙、膈俞点压。
4.方义
大包为脾之络穴,脾为生痰之源,脾健痰无源,为祛痰首选穴络。大椎、肺俞刮法可清热利肺,“肺为贮痰之器”,宣肺化痰,中脘、下脘和胃气、祛痰湿。病灶局部刮法,散瘰疬,除症结。
【医案举例】
黄先生 67岁 退休职工 2000年5月
一月前发现左颈部有2~3个如栗大结节,不痒不痛,不红不肿。经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院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患者素患心脏病、高血压,惧怕手术,遂请中医治疗。
砭术治疗:头部督脉刮法,背部足太阳皮部擦法;云门、中府划法,上肢内侧手阙阴经叩法,颈部淋巴瘤处刮法。每日2次,每次40分钟。淋巴瘤局部守法。每日大于6小时。1周后淋巴瘤明显缩小,如花生米大。2周后,表面已看不出有结,需重按才能触及。3周后已触及不到淋巴结。2000年9月复查,经各项检测北医三院确认该患者恶性淋巴瘤消失,各项指标恢复正常。且血压降至正常值,心脏病大有减轻,身体较病前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