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体癌又称子宫内膜癌,是指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腺癌、棘腺癌、腺鳞癌及透明细胞癌等类型,以腺癌为主。见于中医古籍中的“石瘕”、“崩漏”、“五色带下”、“症瘕”、“积聚”等范畴。
【临床表现】
阴道出血:绝经后妇女发生子宫内膜癌,90%以上有阴道出血,绝经时间愈长而出现阴道出血,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几率愈高。阴道出现浆液性或血性分泌物、下腹疼痛。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位在胞宫,属冲任所主。冲任之病,在脏腑络属上,与肝、脾、肾三脏的关系最为密切。肾藏精,主生殖,胞络系于肾,肾虚不足,冲任失养;肝藏血,主疏泄,肝郁气滞,冲任失畅,血海蓄溢失常;脾主逆化,司中气,与胃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不足,统摄无力,冲任血海不固,均可致气血失调,冲任不司其职而致崩中漏下,或气滞血瘀,久结成症。
【诊断】
妇科检查:早期盆腔检查多正常,晚期可有子宫增大、附件肿物、贫血及远处转移的体征。宫腔细胞学涂片、阴道B超检查。分段诊刮是确诊或排除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并可作为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依据。宫腔镜检查可用于子宫内膜病变的早期诊断。接触性宫腔镜和放大官腔镜下,可直接对可疑部位进行活检,提高诊断准确性。有条件可选用MRI、CT和淋巴造影检查及血CA125检测。
【辨证】
1.气郁血瘀
阴道不规则出血,淋漓不断,或绝经多年复见阴道出血,量时多时少,带下赤白相兼,臭秽,小腹胀痛,情志抑郁,心烦易怒,胸胁胀痛,舌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涩。
2.气虚湿毒
经期紊乱,或崩或漏,日久不止,或绝经多年又见阴道下血,带下量多,色白或赤白相间,质黏稠,面色 白,身倦乏力,脘腹胀满,纳呆厌食,舌暗淡,苔白腻,脉滑或沉。
3.肾虚瘀毒
阴道突然大出血,或五色随崩而下,浊血淋漓,带下赤白如脓或浑浊臭秽,腹部疼痛,少腹肿块,腰膝酸软,头晕汗出,舌淡暗或红绛,苔白或少苔,脉沉或数,尺弱。
【治疗】
1.治则:疏肝益肾,祛瘀解毒,补气消症。
2.基本操作及处方
a.神阙、天枢、大横、带脉横擦;
b.关元、气穴、水道振法;
c.下肢内侧砭震振法;
d.血海、阴陵泉、公孙、三阴交点压;
e.气海、石门、命门、腰膝关守法。
3.加减
肾虚加涌泉点压;气滞加中脘守法。
4.方义
以病灶为主要治疗部位,腹部重点施法。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循行部位,加强脾、肝、肾的功能。血海、阴陵泉、公孙、三阴交理血补阴消症,气海、石门、命门、腰阳关守法以消除胞宫癌变。
【医案举例】
洛女士 53岁 内蒙农民 2004年5月
2004年3月24日突然阴道大量出血,到包头市就诊。4月被诊断为子宫体癌晚期。
素体胖,常腹痛,一年余自觉小腹痛胀,黄带增多。纳差、头晕、乏力。因惧怕手术请中医治疗。
砭术治疗:足之阴经下肢段拍法;背腰部督脉、足太阳经擦法;每次30分钟,隔日进行。关元、气海守法,每日8小时。4周后腹痛减轻,带下止,纳可,自觉周身有力。2004年11月复查,子宫体基本恢复正常,血检未见癌细胞超出正常值。